父母的婚姻关系对青少年心理有哪些影响?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家庭结构、父母关系和生活环境是离不开的。孩子就像一面镜子,能够映射出家庭关系的好坏。


著名的家庭治疗师李维榕博士做过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实验,他通过测量孩子的电生理反应来评估在什么样的家庭关系中孩子的情绪反应最强烈。结果显示,孩子情绪起伏最大的时候不是在被父母指责的时候,而是当父母吵架有矛盾的时候。


大量研究表明,父母婚姻关系的破裂、冲突以及低满意度会导致儿童出现攻击、违纪等外显问题,焦虑、抑郁倾向等内隐问题,以及同伴冲突、学业成绩落后等诸多的不良适应问题。


父母长期的分歧、敌对、争吵不休、紧张冲突,会使子女的内心产生严重的焦虑和矛盾、悲观、多疑、孤僻、心神不宁或神经质,甚至导致心理变态与反社会行为。而家庭和睦的孩子,则性情安宁、活泼愉快。


在家庭中,父母之间的相处模式和状态是孩子进行“复制”学习的内容,孩子通过感知父母的和谐和冲突,而内化成自己行为模式中的一种,在同伴交往和社会化的过程中表现出来,因此,父母不良的婚姻关系就很容易导致孩子的不良社会适应问题。在父母冲突频繁的家庭中,孩子更多的出现社会退缩的倾向,为了避免受责备和产生自责心理,而选择逃避地、不引起别人注意的生活方式,这种社会退缩无疑会影响孩子与他人的正常交往,进而适应不良。


父母的婚姻关系对子女的人格特征、心理健康及行为均有普遍影响。研究者曾经使用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问卷对独生子女大学生的人格及家庭环境进行了调查,发现父母关系是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影响因素之一,那些自述父母关系说不清的子女相比起那些自述父母关系好的子女,在人格特征上表现出更多的劣势,心理健康水平和专业成就上的得分也更低。


也有研究者发现,父母关系不和睦,单亲家庭是大学生人格障碍的危险因素。父母婚姻关系会影响孩子的气质,如果婚姻状况是从和睦到一般,冷淡以至于争吵,父母分居和离婚,孩子的反应会从温和到强烈。


如果父母的婚姻关系十分融洽,就会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这有利于儿童个性的发展,反之,则会使儿童形成矛盾的、不稳定的心态。父母关系对儿童的自我意识也有重要影响,父母关系融洽、家庭气氛和谐的孩子自我意识水平明显高于父母关系紧张家庭的孩子,他们明显更自信,对未来充满快乐和希望。幼年时父母婚姻关系痛苦和婚姻破裂还增加了孩子青春期焦虑抑郁症状的危险。


家庭关系直接影响孩子心理健康,茁达青少年心理专家王老师建议各位家长要敢于面对自己的‌婚姻问题,不要一味逃避。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建议寻求专业心理机构专家咨询,电话:18910727291

创建时间:2021-09-10 12:20
浏览量:0

相关文章